水猿理论的致命缺点

编辑:admin 日期:2018-12-15 15:07:18 / 人气:

  科普·疯狂人体进化史
    其实,你不懂自己的身体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古猿在水中生活根本没有优势。根据化石标准,古猿的体重一般不过三四十千克,与海獭差不多,这种体形在海水中维持体温几乎不可能,很快就会被冻个透心凉,那一层皮下脂肪并不足以保命。此外,人类的身体虽然呈现流线形,但与鲸鱼之类的动物相比,差距仍然很大。人家已经接近于纺锤形,在水中的阻力被降到最低;而人类的四肢依然突出,加上睾丸、乳房等拖拖拉拉的外挂配件,在水中完全不是海豚的对手。
    另一个现象是,凡是彻底失去体毛的海洋哺乳动物,都长年生活在水中,比如鲸鱼,很少有人看到它们在海滩上晒太阳;而有毛的海洋哺乳动物则不然,它们都过着两栖生活,在水中吃饱喝足之后需要上岸休息和繁殖,比如海獭。水猿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饮用海水,为了寻找淡水,它们不得不时常爬上岸来,那意味着人类像海獭一样,完全没有脱掉体毛的道理。
    但摩尔根不死心,她开始从现有的猿类那里寻找证据,比如很多人都喜欢玩水,而黑猩猩却很少在水里玩耍,不得已要经过一片水域时,也是小心翼翼、步步谨慎,时时担心水下的危险。而人类则很享受在水中的情形。有些医院提倡孕妇在水中生产,婴儿见水就会游动起来。摩尔根认为,这都是人类曾经在水下生活的重要证据。然而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不经过特殊训练,随便下水非常危险,每年夏天都会发生大量溺毙事故,我们在水中并非真的如鱼得水,喝醉酒以后顺长江漂流几十公里纯粹是奇迹。至于孕妇可以在水中分娩,只是因为胎儿在子宫里就处于羊水环境中,他们对游泳并不陌生,刚出生的婴儿不怕呛水是由于肺部还没有打开,他们在子宫中并不需要呼吸。并且已有观察表明,只要条件许可,黑猩猩也喜欢在安静的水塘中嬉戏,尽管它们到了深水区就会沉底,但只要没有鳄鱼,就不会影响它们游戏的激情。对水的喜爱与恐惧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现象,而不是生物现象,无论人类还是猴子,基本如此。
    水猿理论还认为,在水中站立更省力气,所以导致人类直立行走,并为离开大海进入丛林,成为狩猎猿打下了基础。但现实很残酷,现有的水生生物都不方便在陆地上行走,海象、海豹之类的庞然大物,上岸以后就成了沉重的肉坨,每移动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在水中练习直立然后上岸行走,虽然可以想象,但全无事实依据,特别是没有化石参考。
    还有很多被批倒的证据,比如水猿理论还认为,鼻孔向下也是适应水下生活的性状,那样就不会被灌进海水。这个是当然,要是鼻孔像漏斗一样底儿朝天,确实容易灌水,但那主要是为了防止灌雨水而不是灌海水,世界上没有哪种动物的鼻孔是朝上长的,不能因此证明那全是为了防止灌进海水。人类真要适应水下生活,鼻孔就应该像海豚那样可以自行关闭,事实上没有哪个人能自如地关闭自己的鼻孔,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空气。
    另外一个争论来自呼吸。水猿理论认为,人类有自主控制呼吸的能力,即有意识地深吸气和憋气,似乎是为了满足潜水的需要,与此相对应的是,其他灵长类动物都没有控制呼吸的能力——或者它们有这个能力,但没有被注意到。
    然而,动物学家毫不客气地指出,人类对呼吸的控制只是出于奔跑的需要,长途追击猎物时必须控制呼吸,否则就会出现供氧不足,这一能力完全与潜水无关,只不过偶尔用于潜水而已。就像你的手指可以用来挖鼻孔,有时也可以用来抠脚丫一样。      

现在致电 021-222335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