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重装上阵 向世界级专业化饮料平台迈进
编辑:admin 日期:2019-03-27 18:51:14 / 人气:
2017年10月16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旗下中国食品(0506.HK)宣布向控股股东中粮集团全资附属公司中国食品(控股)有限公司出售所持有的全部酒品类业务及其他非饮料业务,总交易价值为约50.69亿港元,也正是宣告了中国食品开始转型为专业化饮料平台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中国食品进行业务调整,剥离了小包装油、酒品类等全部非饮料业务,同时进行了可口可乐业务在中国的并购和重组。在重组完成后,中国食品开始优化相邻近经营区域的生产和物流,合理布局产能和仓储运输,控制资本性支出投入进度,提升效率节约成本。次年3月,中国食品在业绩报中录得全年净利润22.7亿元(单位:港元,下同),增幅达205%,其中,持续经营业务全年销售收入154.61亿,较同期增幅37%;净利润为18.3亿,增幅232%;利润总额达到25.12亿元,大增249.7%。此外,得益于装瓶厂良好运营带来的资产增值,在与太古装瓶集团及可口可乐装瓶集团的交易中通过出售江西、海南、湛江三个装瓶厂以及在广东、杭州、南京和上海四个厂的参股股权,中国食品获得税前一次性收益19.0亿。
如果说,2017年业绩中因为含有一次性收益,无法准确评判中国食品成为专业化饮料平台成功与否。那么,2018年中国食品的业绩,在没有一次性收益加成的情况下,更能能清晰的对这家企业管中窥豹。
3月26日,港股上市公司中国食品(00506.HK)发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全年业绩报告。报告期内,中国食品可持续性业务实现收入与净利润的双增长,分别达到156.48亿(单位:人民币,下同)和5.76亿,对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7.14%和23.32%。此份业绩也是饮料业务在可口可乐中国区业务重组后新的授权区域运营的第一个完整年份。
中国食品董事总经理栾秀菊女士表示,“2018是转型成功的一年。从业绩上看,公司持续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收入与利润都保持了快速增长,我们用业绩证明了专业化重组的正确性。从经营角度看,得益于现代化管理和协同效应增强,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成本进一步优化,企业活力不断激发,公司利润、股东权益回报等关键指标的增长率均高于系统平均水平。”
收入双引擎
对于中可来说,收入的增加更主要来源于其对新渠道的探索和品牌年轻化的创新。财报显示, 2018年,中国食品可持续性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56.48亿(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幅17.14%。
面对新零售的迅猛变革和新渠道频出,中可专门建立了电商事业部,并对细分渠道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针对B2B渠道,中可年内与多家主要电商平台启动合作,并建立运营平台;针对B2C渠道,中可将其作为品牌建设的窗口,主攻新品培育和发展,并与京东、天猫及盒马等合作,利用平台高流量,通过提高在架率、开展联合营销活动等方式吸引新的消费者,提升在线销售份额;针对O2O渠道,中可以餐饮外卖生活服务为主要切入点,全力打造可口可乐产品在餐饮O2O的领导地位。
除上述线上渠道外,中可在异军突起的社区便利店、无人便利店、智能自贩机等渠道方面亦有积极布局,新零售渠道业务占比不断提升。
中国市场的强劲表现,也带动了可口可乐在全球销量的提升,可口可乐首席执行官詹鲲杰(James Quincey)在华尔街分析师举行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在中国,数字化举措与强大创新相结合推动实现了良好的业绩。第四季度,可口可乐的B2C业务很好地利用了大型电商购物节“双十一”来拉动销量,B2C和B2B的数字业务全年增长超过40%,现在占可口可乐中国市场系统收入的5%以上。
目前,中可营销网络现已覆盖经营区域内100%的城市、100%的县城及超过60%的乡镇,服务百万家以上客户,占经营区域内半数以上的零售点,其中,可控分销的销量占总销量的绝大多数,而这些高度可控的零售点意味着公司拥有稳健的盈利能力。
在品牌年轻化上,可口可乐今年推出了一系列引领时尚潮流的全新营销方式,更有力的带动了产品销售。除了红极一时、已成为可口可乐经典营销案例的“歌词瓶”“昵称瓶”“台词瓶”“密语瓶” “手环瓶”等瓶身设计以外,娱乐至上的可口可乐还与漫威电影、综艺、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等跨界合作,强强联合拉升品牌年轻化,吸引目标受众。
这些品牌营销活动不仅紧扣当期热点,持续引领时尚潮流,配合线下的路演活动,更使饮用频次显著提升。
向产品要利润
从利润方面来看,一方面是净利润增幅大于收入,2018年度净利润5.76亿,同比增长23.32%,高于收入增幅近6.2个百分点;二是毛利润,全年毛利润55.41亿,比去年同期增长17.98%,毛利率35.41%,比上年同期也是微增了0.3个百分点。
持续性业务的毛利增长与产品结构有着密切关系,2018年,中可积极推动高毛利新品,在丰富产品组合、满足健康、时尚、个性化消费趋势的同时,带动品牌向高溢价、高品质升级。据统计,中可2018全年共上市6个品类14个品牌35支全新单品,并且这些新品的销售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丰富和改善收入结构,助力中可实现收入与利润双增长。
2018年,中可大力推动无糖系列产品在汽水品类中的占比,在“零度可乐”和“雪碧零卡”的基础上,推出以“塑身减脂”为卖点的“雪碧纤维+”及“可乐纤维+”,自上市以来,保持高翻单率,市场表现好于预期。财报显示,2018年本中可经营区域内汽水品类销售额份额增长0.6个百分点,市占率逾60%,迸一步拋离主要竞品,并助力雪碧的全球销量增长2%。
除了核心饮料品类外,中可通过在水品类、即饮茶、能量饮料以及咖啡品类的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饮水需求。例如水品类方面,中可重点推广人民币2元水的主流品牌纯悦,零糖、零热量“纯悦神纤水”,以及“中俄混血”的中可?堪察加、中可?贝加尔等产品。报告期内,中可经营区域内水品类销售额份额持续改善,同比增长0.5%。
其他品类中亦有高端新品,如无糖零卡的“魔爪超越”能量饮料、“唷!茶”,以及高端醇正的乔雅咖啡,全年业绩表现均优于预期。
释放转型红利
对于中可而言,重组之后带来的战略聚焦以及协同性提高,正在发挥作用。财报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作为可口可乐全球十大装瓶合作伙伴之一,中国食品授权经营可口可乐系列产品范围共计19个省级行政区域,为中国内地51%的人口提供相关产品。分析人士认为,重组后的中可经营区域相连,这是中可实现降本增效、激发活力的主要原因。
报告期内,在行业竞争激烈、原材料成本上涨的态势下,得益于精细化管理和重组后的规模与协同效应,中国食品不仅实现35%以上的高毛利率,全年还实现了分销成本及行政支出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微降0.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指标持续走低,营收及毛利率等指标共同提升,表明中可的高质量增长势能已经显现。
一方面,区域整合为中可带来生产、物流、管理效率的改善,导致效率提升,成本降低。通过优化相邻近经营区域的生产和物流,合理布局产能和仓储运输,有效缩短产品运输距离,控制资本性支出投入进度,成本协同效应明显;同时,持续提高配销效率,降低单箱配销成本的同时,网络的产出能力和适应能力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专业化饮料平台的定位使得中国食品的战略更加聚焦,精细化管理实施起来更加有助于生产和经营效率不断提高。据了解,中国食品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推动管理系统和管理工具的升级,提升各环节的运营效率。如自行开发的合作伙伴管理系统,在2018年得到了全面推广和升级,以最高覆盖率向经营区域内客户提供持续稳定的优质服务,促成客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持续活跃,保持销售收入的高速良性增长。
尼尔森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食品在经营区域内的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参与经营的汽水、果汁、瓶装水、果奶和功能水等品类合计销量与销售额份额分别约为24%和21%。汽水和果汁等主要品类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瓶装水市场份额持续改善,同比增长0.5百分点。
目前,中国已成为可口可乐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中可饮料是推动该增长的重要引擎。尽管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但市场依然留给了中可进一步增长的空间。2018年,中可经营区域内可口可乐饮料人均饮用量约为43杯。这一数量较中国区平均水平低约6%,低于全球平均值。
2019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以及城镇化程度的持续提升,为饮料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线上线下融合的发展带来的渠道升级,更加丰富了消费场景,无疑为中国食品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全品类发展战略更将为中国食品进一步丰富品类提供有利的支持。
中国食品的这份大考成绩单,让这家企业在专业化道路上从试探到坚定,增强了信心。可以预见,2019年中国食品可持续性业务将继续实现高质量增长,这家企业在专业化的路上将一路飞驰,向世界级专业化饮料平台进一步迈进。
上一篇:合理规划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下一篇: 每天喝两杯含糖饮料,真的会早死吗?
内容搜索 Related Stories
推荐内容 Recommended
- 五粮液入选亚洲食品饮料行业十大品牌 向世界讲好中国白酒故事09-04
- 关注儿童食品安全:英国拟禁向儿童出售功能饮料09-01
- 做活“水文章”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08-14
- 机构调研聚焦食品饮料08-06
- 这3杯饮品堪称“天然空调”08-05
- 广西食药监局抽检饮料样品23批次 不合格2批次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