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瑞金转型饮料代工厂收效甚微
编辑:admin 日期:2020-06-02 09:41:44 / 人气:
代工饮料
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元气森林的“外星人”功能饮料、战马、脉动、正大板蓝花、日加满等均由湖北奥瑞金饮料公司代工。按照奥瑞金创始人关玉香的设想,进行一体化服务转型,将是打破制造业增长瓶颈、摆脱大客户依赖的一种尝试。
资料显示,奥瑞金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关玉香曾是一名国企普通职工,退休后创办了奥瑞金。当红牛进入中国时,关玉香发现了商机,和红牛谈判大概40余次,几乎答应了红牛提出的所有条件,最终成为红牛的包装合作伙伴。
之后,奥瑞金不断从海外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为红牛生产饮料罐。为了降低企业成本,奥瑞金跟随红牛建厂,红牛在哪个地区设立新厂,她的公司就跟到红牛饮料新厂的所在地。关玉香的这种方案被称作“跟随策略”,凭借和红牛合作,奥瑞金公司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2012年,奥瑞金上市。2014年开始,奥瑞金涉足灌装业务。2014年底,奥瑞金与湖北咸宁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署协议书,在咸宁设立全资子公司湖北奥瑞金饮料公司,主要从事碳酸饮料(汽水)类、蛋白饮料类等其他饮料类的加工、销售等。而在此之前,奥瑞金业务收入100%来自于金属罐的销售。
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奥瑞金为增强自己对下游行业的话语权,开始寻求向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以期延长产业链,为下游食品饮料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增强自己的话语权与盈利能力。对于奥瑞金转型的具体规划,北京商报记者联系采访了奥瑞金,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予以回复。
摆脱依赖
实际上,华彬集团控制的红牛维他命一直是奥瑞金的第一大客户。在奥瑞金上市时,其大客户依赖症在众多IPO中也实属罕见。招股书显示,2008年、2009年、2010年和2011年1-9月,奥瑞金来自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93.04%、90.63%、92.11%和94.54%。
由于对红牛等大客户依赖,2016年泰国天丝与华彬集团之间关于商标使用许可问题发生纠纷,对奥瑞金造成一定影响。2017年,奥瑞金曾主动实施短期战略停产,当季收入下滑24.56%,致使2017年全年收入下跌3.37%至73.42亿元。
2018年,奥瑞金与Ball Asia Pacific Ltd.签署了股权收购协议(《MASTER PURCHASEAGREEMENT》)及相关附属协议,自筹资金2.05亿美元收购Ball Asia Pacific Ltd.于中国包装业务相关公司股权,增强在二片罐领域的竞争力,重塑了国内二片罐行业的产能格局,拓展更多客户。
按奥瑞金董事长周云杰的说法,目前,奥瑞金已经形成功能饮料、啤酒和奶粉三大品类的基石梯队。客户包括红牛、东鹏特饮、青岛啤酒、百威啤酒、雪花啤酒、燕京啤酒、飞鹤、君乐宝、伊利等奶粉企业。
然而,业界对于奥瑞金过度依赖大客户的隐忧也一直存在。根据奥瑞金最新财报,来自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依然为73.74%。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奥瑞金每年生产100亿个饮料罐。过去的认识是,罐体交付之后,奥瑞金在饮料产业链中的价值就结束了。但奥瑞金急于向“综合包装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是希望达到产业延伸的目的,摆脱对大客户的依赖。
收效甚微
奥瑞金在为企业代工方面取得一定的业绩。2014-2019年,灌装业务营收分别为9305万元、9627万元、1.107亿元、1.06亿元、1.304亿元、1.502亿元。虽然灌装业务营收逐年上涨,但在整体收入中,占比一直未超过2%,相比于奥瑞金的罐体销售收入相差很大。
宋清辉表示,中国的包装需求市场增速很快,与此同时,奥瑞金应加大灌装市场的投入,适时投资下游的饮料企业,或许可以获取更高的收益。
面对灌装业务的增长瓶颈,奥瑞金曾自筹1亿元认购江苏沃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的股份,进军下游食品饮料行业,但由于消费仅是小众消费领域,特别是缺少品牌溢价能力,因此沃田农业并未与奥瑞金产生协同作用,对于业绩贡献不大。此外,奥瑞金还曾试图推出自有啤酒饮料品牌“瓦拉”,但目前该商标尚等待实质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奥瑞金在新一轮的灌装业务客户中,开始向功能性饮料倾斜。多家机构的研报指出,由于国内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消费观念发生改变,功能性饮料的销量也保持较快增长。根据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功能性饮料零售量为117.62亿升,预计2020年该项数据将达到150.37亿升,平均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33%。
宋清辉认为,奥瑞金向功能饮料倾斜也是由于看到了其市场潜力,不过,为饮料企业代工提供一体化服务,虽然增加了营收,但利润并不高。想要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奥瑞金在尚未实现灌装市场代工规模化之前,仍面临成本等方面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