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饮料为什么喝起来还是甜的?被追捧的无糖饮料是一场“骗局”吗?
编辑:admin 日期:2020-07-09 14:45:42 / 人气:
但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无糖饮料喝起来还是甜的,真的没有偷偷加糖吗?所谓无糖怕不是一场商家的骗局???
要来解答这个疑惑,得先来说说啥是无糖食品: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食品中的糖含量少于 0.5 g / 100 g (固体)或 100 mL (液体) *,即可标注为「无糖食品」。* 含量少于该值表示基本不具备实际营养意义,可标注为 0
但需警惕一类标注不添加糖的产品,它虽然不添加常见糖类,但有可能加了糊精或糖浆之类的浓缩糖溶液,以此混淆视听。还有一些主打天然无添加的产品,虽然成分表里确实没有添加任何糖,但可能产品原料就富含糖分,比如果汁、乳制品或淀粉制品。
既然有糖就会有甜味,那么我们初步判断饮料含糖多少,能不能先尝一尝呢?
可别被味觉欺骗了,越甜不等于含糖量越高。甜味的来源可以是糖,也可以是甜味剂,它们的甜度各不相同。以蔗糖甜度为基准 1 的话,其它甜度是这样。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从表格的对比中可以清晰看出,如果饮料里加了甜度指数很高的甜味剂,只需要一丢丢,就足以让你的舌头认为「好甜!」所以,越甜的饮料不一定含糖量就越多。
味觉经不起推敲,那试试很多视频博主都青睐的蒸馏残渣检测法?
这种方式是把饮料烧煮干,称出的残留物质重量就等于含糖总量。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看起来简单又直观对吗?
但这样直接蒸发所剩余的残渣,其实并非完全是糖。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不同饮料煮干,剩下的物质中还可能包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灰分(钠)等。所以即使是无糖饮料烧干,也会有残留。
煮干的方法也不准确,不如用上专业的血糖检测仪来吧。这种方法是,喝完一款饮料,用血糖检测仪测量饮用者前后的血糖变化,以此推测饮料含糖量。貌似非常专业,但是……
血糖测定的是人在进食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变化,而这个变化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比如,测试前的进食状况,体内原本的碳水化合物消化情况等,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结果。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消化吸收系统、激素水平等条件千差万别,血糖反应也不尽相同。以色列魏兹曼科学研究所做过一个大规模血糖研究,其中一项试验显示,有两名测试者吃完同样的香蕉和饼干,血糖变化情况完全相反。[1]
实验结果显示:445号志愿者吃完饼干后血糖稳定,吃完香蕉后血糖明显升高;664号志愿者则完全相反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这项研究直观地说明,不同人吃完同样食物后的血糖反应是不一样的。因此,靠单人单次测血糖变化来推测饮料含糖量,可能比煮干饮料还不靠谱。要想真的准确知道饮料中的含糖量,还是得用——国家检测标准。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测定》,含糖量的测定有两种方法:
水解法
这一方法适用于食品中蔗糖的含量测定。简单来说,就是把食品中的蔗糖水解为还原糖,用化学反应测出还原糖的含量,再去推导蔗糖含量。步骤大致分为这么几步: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当然,食品中存在的糖分不仅仅是蔗糖,还有果糖、葡萄糖、麦芽糖和乳糖,要测定这些不同种类的糖分含量,需要用色谱法。
色谱法:
色谱法测量,需要先把试样中干扰分析的其它成分(如蛋白质)等去除,再用色谱仪进行分析,就能算出不同糖分含量。
以饮料为例,步骤大概是这样:
图片来源:丁香医生设计团队
正规商品包装上的含糖量,都是用国标的检测法测定出的。
判断「无糖」饮料是不是真的无糖,主要看配料表是否有常见糖类(白砂糖、蔗糖、乳糖、果糖等),或是糊精、糖浆这类浓缩糖溶液。也可以看营养成分表上的糖含量,但要注意,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等于糖含量,不要将二者混淆。
纠结无糖饮料到底有没有糖的人,大部分是在意糖分的危害和带来的额外能量。无糖饮料的甜味来源于甜味剂,它不会被人体代谢吸收,是目前替代白糖等添加糖的优秀选择。
所以,忍不住想要得到小甜水快乐的人,就擦亮眼睛,去选择一款无糖饮料吧。
上一篇:影院低价卖饮料零食自救,设立无人售卖点下一篇: 饮料的“双拼”时代